首页 / 文化 / 理论视野|坚持人民立场 创造文化精品

理论视野|坚持人民立场 创造文化精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民著书立说、立德立言;新闻舆论部门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当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的文化工作者要热爱人民,对人民有感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关切。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到生动的现实中去发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仅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还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无数人间瑰宝。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文化工作者才能找到创作的灵感。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还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智慧,要充分汲取这种智慧,推进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只有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与首创精神,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同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解决文化建设领域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问题,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缩小发展差距;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化场地设施;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文艺下乡,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作品的成色到现实中去检验。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化,“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件文艺作品的质量高还是不高,好还是不好,人民感受最为深刻,最有发言权和评价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品质的最高标准。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文化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当然要考虑经济效益,但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这些市场量化指标自然要考虑,但不能把它们绝对化,不能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偏离人民立场、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哪怕收视率、点击率再高,社会轰动效应再大,它也称不上优秀。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